
王士龙,男,汉族,1990年9月生,中共党员,徐州开放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教师、团建辅导员,2009年加入常州市无偿献血服务队,曾任青工部副部长,2009年转队到邳州市无偿献血服务队,任服务队副队长,2019年加入徐州市云龙区蓝天救援队,曾任救援队后勤部部长。
他始终坚持“少说多做,默默奉献”的原则,在完成教书育人的教师工作、日常琐碎的班主任等本职工作之余,一直努力学习、磨炼专业技能。工作之余,默默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满腔热忱投身于各类公益救援行动中,不图名利、不求回报,徐州市内各类活动保障、区域内相关紧急救援、泸定地震、河南水灾、涿州暴雨都有他的身影。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职责,不同的表现,相同的奉献和助人为乐。在课堂上他是传道授业的人民教师,在校园里他是无微不至的班主任,在救援现场他是无私奉献的救援队员。
热心公益有大爱
他是群众心中热情的救援队员。自2019年加入徐州市云龙区蓝天救援队以来,累计参与各类重大活动保障、救援行动四十余次。在救援队员眼中他是值得信赖的“王部长”。在云龙区蓝天救援队中,王士龙体能素质不是最好的,技能不是最强的,但所有队员都说只要当次任务王士龙参与了,大家就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了,大家只要带着自己单兵装备前往任务现场就行了,其余的装备就交给王士龙,他一定会带齐所有准备,准时抵达任务现场。
2021年7月,河南新乡水灾,他结束救援任务7月25日到家,26日立即整理行囊,主动请缨参加第二梯队救援行动,获批后连夜前往新乡卫辉。到达受灾区域后,便立即深入解救、疏散受灾群众、发放救援物资的救援行动中去。
2022年9月5日泸定发生6.8级地震,徐州市云龙区蓝天救援队迅速响应,于9月6日早6时从徐州出发。从9月5日19时得到出队指令开始,他带着后勤部人员筹集物资准备车辆,一直忙到9月6凌晨2点。早6时他带着两台装备车准时到达集结地,护送队伍出发。每次救援任务都伴随的救援设备的使用,使用前装备、物质的整理、挑选、保养,任务结束后,物品的收纳、保养、归位都是在他细心的双手下,一点点完成,一次不落。
2023年7月,河北涿州水灾,8月2日徐州市云龙区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集结出发涿州。8月3日中午接到电话有一车物资需要紧急运往涿州,他将家中刚满月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交与妻子照顾,毅然组建3人临时运输小组,携一整车价值五万余元的救灾物资迅速出发,36个小时,驾车2400余公里,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运抵涿州市刁窝镇,圆满完成物资运输工作。
奉献社会见真情
他是学生心中的“全时”班主任。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本质。2016年,他入职徐州开放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同时承担专业教师、班主任及学院团建辅导员职务。作为专业教师,平均每周承担十几节课的工作量,他知道,开学后自己便不能保障基本的备课时间,因为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随时出现,所以他总是早在寒暑假便提前备课熟悉课程,避免影响上课质量,将自己所学以及多年一线实践经验认真梳理,转化为知识点传授于学生,带领学生参加省、市教学大赛及技能大赛并多次获奖。作为班主任,他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关心爱护学生,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从担任班主任起他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保证学生一旦出现任何情况,无论大小,都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到消息、处理、疏导,即使已经下班在家,即使已经深夜,如果需要也会立即赶到学生身边。学生们常常说,“有问题,找“老王”,随时都能找得到”。“老王”,是学生对他的亲切称呼。
近年来,他多次连夜前往邳州碾庄镇、拖龙山、韩山、泰山、浪河、故黄河等地帮助当地群众寻找走失家人。截至2021年累计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超过10年,服务时长超过1200小时,获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2015年初在征求了家人的同意下,签订了志愿捐献遗体(器官)协议。
2020年,救援队保障云龙区大龙湖半马,行动中,一名50余岁的跑者不慎与他人碰撞,摔倒在地,他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包扎处理,呼叫120急救车紧急送医。2021年12月25日凌晨2时,王士龙驾车途经G3高速滕州服务区,偶遇一名货车司机下车后晕倒在车边,他立即下车查看,片刻判断为心跳呼吸骤停后,他在现场立即大声呼救并展开心肺复苏术,直至复苏成功。现场判断情况允许,才离开现场通知服务区工作人员将其送到医院救治。
王士龙常说,“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我能帮多少帮多少。如果大家都愿意帮一把,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
2014年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2018至2019年度获得“徐州市无偿献血优秀志愿服务者”称号
2021至2022年度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
2022年获得徐州开放大学“师德标兵”称号;2022年度获得徐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文字资料由受访单位提供
图片制作:王彤
编辑:孟磊
网编:孟昊晨
终审:吕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