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国工匠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一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金牌教练是如何诞生的?
一所有着近四十年办学历程的职教名校,面对改革发展新的挑战、经济转型新的特征,又是如何突破瓶颈,勇立潮头的?
所有答案,都来自“创新治校、技能强校”八个字。
5月25日,清晨的校园花香飘逸,生机盎然,我校2018年职业技能大赛拉开了序幕。为期一天的赛事,两百多名师生同台竞技,各展所长,参加了汽车机电维修、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安装与维修、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护理技能等12大类赛项的激烈角逐。数十家知名企业的几十名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也应邀来校担任比赛评委,并参与了部分教师组比赛,亦成为本届校赛的一大亮点。纵观此次技能大赛,可谓精彩激烈,精益专注,小编走马观花,目不暇接,捕捉到了许多生动精彩的镜头,下面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各赛点精彩瞬间
精彩之一:赛事创新彰显办学水平
本次大赛汽车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机电工程学院、健康养老学院和公共教学部设有赛点,较之去年,赛项增加了,参与度更高了。在汽车机电维修赛点,小编从省职业技能大赛金奖得主石勇老师处了解到,汽车工程学院为使选手们端正态度,积极备战,提早进入比赛状态,赛前学院安排了两轮选拨赛和培训会,从120名报名选手中严格筛选80名参加校赛。而其他几个学院也均在赛场布置、设备保障、后勤服务、宣传外联、人文关怀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这些都无不展示着我们的专业和热情,也保证了赛事的顺利进行。如今的校赛已不再是仅仅为市赛、省赛选拔人才,它真正成为了引领全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内驱动力,以赛促教,技能强校的观念正深入人心。

汽车工程学院赛点
精彩之二:产教融合育大国工匠
今年,大家普遍反映比赛的标准更高了,要求更严了,除了全面考核参赛师生的整体技艺水平,也更贴近了企业的用人要求了。在十九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精神引领下,学校主动邀请数十家知名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来校参与比赛,充分彰显了企业与职业院校紧密合作的特点。在电气安装赛点,小编看到悬挂的“校企合作一家亲,同台比武竞风流”红色条幅非常醒目,据了解,企业除冠名比赛外,更首次派出精兵强将参与到教师组比赛。信息科学与机电工程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王勇说:“和企业的师傅们一起比拼,老师们也非常激动,这种尝试真正推动了我校电气安装领域的研究创新和理论+技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信息科学与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组比赛精彩瞬间
精彩之三:把教研活动搬到赛场
除学生组技能比赛外,教师组的比拼也是精彩纷呈,亮点颇多,吸引了许多人早早来到赛场观摩加油。在公共教学部赛点,小编看到20名专业课教师正在进行平面设计、手绘环保袋和点钞三个项目的比赛,赛场气氛严肃,选手们一丝不苟。值得一提的是,赛后公共教学部立即召开教研会,对当天比赛进行点评。计算机专业的赵静老师表示,在技能比赛中检验教学水平的做法非常好,在赛场直接参加教研活动还是第一次。
与其它赛点的严肃安静不同,在健康与养老教育学院,小编真切感受到阵阵清新之风,耳边还时时传来悦耳动听的音乐。当天上午,张倩、周咪咪、耿耀等老师分别进行了音乐律动操、护理技能、推拿按摩、刮痧等项目的教学展示。“利用大赛的机会,锻炼我们的教师队伍,展示我们日常教学成果,势必将推进学院专业建设更上一层楼,也为将来对接行业大赛做好准备。”健康与养老教育学院副院长石映红这样告诉小编。

公共教学部教师组技能比赛精彩瞬间

健康与养老学院教师技能展示
一天的比赛看下来,小编感触颇深:秉持着一心为学生谋好前程的教育情怀,我们的老师总是悉心教导学生,教他们一技之长,帮助他们找到好工作。许多孩子在老师们手中变成了工程师、会计师、平面设计师、成功创业者,真正成为了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各行各业的小能人,乃至成长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术领军人物。未来,我校将继续肩负起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亦将肩负起深入促进产教融合,孕育大国工匠的重任。
创新治校,技能强校。今天我们用技能铸造梦想,未来我们用技能赢得梦想!
图文/党政办
部分图片由尹加平、王勇、石映红、石勇、赵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