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高质量通过联院评估为引领,进一步规范教学科研、学生教育等工作
加强规章制度学习,强化过程监督,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尽快制定迎检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认真学习领会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严格按照联院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保证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规范性。解决学院调整专业归口后存在的问题,认真解决好“进了门”和“站住脚”的关键问题。
抓好科研管理设计,颁布管理办法,落实项目带资金计划。找准科研工作路径,组织开展教授沙龙活动,关注高端项目,努力探讨具有我校特色的产、学、研融合的途径与方法。确保本年度科研成果在数量和层次上达到五年制高职校的质量标准。
赋能铸魂育人,构建学生工作新格局。统筹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实施“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学工体系。
二、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四台同创”和打造“三个课堂”内涵建设
重视对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的管控。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人才培养办学体制、考核评价、保障机制,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落实“三教改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依据《教学管理规程》,结合6S管理标准及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及配套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
聚力打造学生成长的“三个课堂”。全面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我校学风建设大会精神。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积极探索“互联网+德育”模式,将线上线下的思想引领工作有机结合。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要加强学生“三个课堂”指导和考核,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引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实训条件
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各二级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共享基地,拓展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不断提升实训条件,确保重点专业达到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硬性要求。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二级学院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专家、校院领导和专业骨干教师等人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等,努力实现教学与实践无缝对接。
聘请企业匠师入校教学。通过合作企业单位选派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任教师,签订工作协议,根据教学安排和课程需要安排教学。为企业兼职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吸收企业匠师参与教学研究、专业建设和团队建设,支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四、以创建产业学院作为引领,进一步压实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产业学院尽快落实落地。2022年,汽车工程学院拟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协商共建北京现代产业学院;康养与家政管理学院拟与九如城协商共建九如城产业学院。实现专业学院和产业学院并存,明确职能,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采取引企驻校或引校进企。与合作企业共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平台,共同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落实专业共建,深化协同育人。专业核心课程(含实践性课程)由企业引进或与企业共同开发,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制定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等。建立校企联合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具有企业技术研发经验的教师,聘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聘请行业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工程型教师,驻校驻点为学生授课。
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开放教育和社会教育办学水平
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申报工作,力争年内建成,实现招生与江开专业形成优势互补。严格落实开放教育规范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治学、治考。做好国开学员学习支持服务,进一步探索开放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开放教育管理队伍,打造一支适应我校开放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团队。
全面开展全市社会教育干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基层社会教育负责同志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我校社会教育整体水平。联合其他县(市、区)组织部,继续推进乡村干部提升工程。与康养与家政管理学院联合,打造“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养老技能”一体乡村干部提升工程,联合卫健委,为乡镇医护人员打造新学习思路。加强退役士兵的培训管理工作,完善培训台账,进一步提高学员技能证书获取率和就业率。联系相关部门,寻求更多社会培训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六、以争取政策规范管理为引领,进一步夯实学校整体服务发展保障运行基础
认真研读上级文件,积极与市卫健委对接,争取将乡村医生的学历培训纳入培训计划。与市人保局对接,以我校现有的资源承接对外技能培训的业务。既为社会培养了技能人才,又能提高我校教师的收入。与市教育局对接,多争取学校发展基金、校企合作经费、特色专业发展经费以及维修经费。与市财政局对接,力争多化解债务,多购买政府债券。与市发改委对接,争取上级安排的事业发展资金。与民政局对接,争取家政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资金。
七、以确保疫情防控安全为引领,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外放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增大,全校上下要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决策部署,加大校园管控力度,看好学校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坚持做到“五个不放松”,校园管控不放松、紧盯人员管控不放松、聚焦教育管理不放松、做好防控保障不放松、狠抓督查问责不放松。全校师生员工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非必要不离徐”的规定,规范请假报备流程。疫情防控七个工作组,要严格对照工作职责,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师生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全力打造平安校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市安全工作部署,健全安生产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师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持续开展师生交通安全、防溺水、防踩踏、食品卫生、火灾防范、疾病防疫、心理健康等安全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和消防、地震等逃生演练。加强学校强化校园安保措施,预防校园暴力侵害。持续加强校园三级安全巡查、安全隐患整改及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提高安全事故的预防和紧急处置能力。
八、以师生为本民主治校为引领,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对工会活动室改造的基础上,增加教职工活动项目,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继续保持教职工的就餐质量。多方调研,制定改善教职工办公条件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积极开源节流,优化教职工的绩效工资发放水平。加大教科研的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校内名师工作室、大赛工作室投入,实施“青蓝工程”,酝酿出台考博、职评等鼓励政策,酝酿出台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定期召开教代会,对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倾听师生呼声,提高民主治校水平。实行荣退机制,加大对离退教师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
九、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打造“五个校园”
德技校园。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引领,立足德技并修,做好“四台同建”、打造“三个课堂”。老师各司其职认真教书育人、学生各尽所能主动德技并修,把校园打造成为老师耕耘教育的花园,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
活力校园。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全面发展、重点发展、特色发展和融合发展,压实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把企业需求高质量转化为学校育人的标准和方案。学校像企业、教室像车间、课堂像工段、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学徒、教案像图纸、作业像产品。让校企合作成果反哺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真本事。
生态校园。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引领,立足环境育人,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校园整体规划,注重人文景观建设,把节粮节水节能节电和碳中和碳达峰教育作为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善治校园。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立足民主治校,重规范讲规矩。努力解决好全面发展、重点发展、特色发展和融合发展问题。做到人人有指标,个个有任务,真正实现责任到人、任务到岗、落实到位、担当到底。
美好校园。以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就是奋斗目标为引领,立足师生为本,协同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把各项工作做精、做实、做细,形成“美好校园大家建”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领,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建设。抓思想、筑根基,通过理论学习、文化宣传,加强广大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抓在手里。抓创新、添动力,进一步深化校域党建共同体,建设融合共建体系,校地企互促互赢。抓队伍、促提升,大力实施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徐州开放大学干部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科学配备干部,重点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形成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龄梯次合理,能力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抓规范、强示范,实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重点打造基层战斗堡垒“先行军”。抓载体、筑平台,推进党建科研双融合。
加强问题整改,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压实政治责任,抓细抓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履职纪实工作,层层持续传导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和压力。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把意识形态领域的纪律、规矩意识作为重要监督内容,强化政治担当。以问题为导向,以“严、细、实、深”的举措,确保审计、巡查反馈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严防问题反弹。开展全校范围内的新一轮廉政风险点排查,加大对重点环节和领域的监督力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探索实现“校内校外共享,线上线下同频”的廉洁教育有效途径,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切实增强全校党员干部、广大教职工廉洁从业意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纪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