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速递
    “鼓”声劈浪鸣千雷 更上层“楼”眺海涛 ——徐州市鼓楼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纪实

    来源:市总工会 作者:市总工会 时间:2021-11-19 08:34

           徐州鼓楼区位于市区北半部,是徐州的主城区之一。鼓楼是徐州的商贸之区、枢纽之区、文化旅游之区。曾作为全国老工业搬迁改造示范区、徐州的老工业区,担负产业转型重大使命,为产业结构调整做出很大贡献。推动鼓楼高质量发展接续产业转型力量,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产业工人队伍更是鼓楼奋进“十四五”重要人才支撑。鼓楼正以昂扬的姿态合力谱写新时代鼓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华美篇章。

    产业工人伍队建设改革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产改工作,区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方案、落实计划要求,理清思路、摸清底数、做好统计、抓好基础工作,坚持党建统领、提高创新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打造具有鼓楼特色的经验典型。区迅速建立以区委分管领导为召集人,联系工会的副区长、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为副召集人,17家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统一组织实施产改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两次产改联席会议,制定了与区实际相贴合、与各单位职责相匹配的工作方案,研究出台《新时代鼓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是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区召开产改第三次联席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一系列最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项目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会议精神,部署鼓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项目化工作推进方案,明确鼓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第二批试点单位,逐步把“点”上探索的亮点上升为可复制可推广的“面”上经验,开启鼓楼产改由试点向全面探索、由优势行业向“六大主导产业”不断深化拓展,加快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部署、共推改革落实、共享改革成果的生动局面。

    “鼓”足干劲:推动产改行稳致远

     

    发力党建引领,夯实政治保证。在全区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组织参与省级、市级示范单位创建评选工作,江苏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推荐为市级示范单位。开展“党建领航、工会护航”行动,推动“党建带群建、群团共建”区域化服务联盟落地鼓楼,建立“两新”组织共建库。2020年以来,“两新”党工建指导员牵头,组织工会社会化工作者,对全区“两新”组织摸底排查,建立了涉及行业分布、人员情况、组织建立等多维度“两新”组织共建库,为进一步指导开展党建工建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筑牢思想根基,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各成员单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产改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扎实成员单位理论功底,把准方向、找准定位、明确路径。组织开展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走访考察产业工人集聚的园区、楼宇各类企业,详细了解我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让改革方案落得了地扎得住根,激发改革创新力。

    探索党建、产改、工建一体推进机制。以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为依托,发挥党工建指导员队伍作用,加强党工共建工作,形成从政治引领、民主管理入手的一体机制新经验。扩面产业园区,以园区为单元规范设置企业党组织,加强产业工人党员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工人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加大国企、非公和混改企业发展党员力度。2021年全区发展党员计划中,优秀产业工人人数新增24人。

    注重典型引领,讲好红色故事。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宣传鼓楼工运先辈的红色故事、劳模先进的生动事迹,利用八号门事件旧址、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等区内红色资源,激发全区产业工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深厚情怀。在中心商圈党工共建服务阵地、淮海文化产业园党工共建文化长廊、公众号宣传劳模事迹,在微递鼓楼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劳模风采”专栏。组织召开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座谈会,在产业园区、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开设课堂,今年先后组织10余次“劳模工匠进学校、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

    “鼓”舞人心:赋能工人素质提升

     

    推进职业技能提升。推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挥优势开展社会培训,激发培训主体活力,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特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壮大发展产业工人队伍。2020年,组织绿健集团与机电技师学院培训新型学徒制122人,2021年组织澳洋医院、佳和养老与幼儿高等师范学院开展新型学徒制。推进建设辖区试点企业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试点。通过校企合作,满足公司人才需求,同时拓宽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前景,探索校企合作鼓楼经验。今年以来,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48人,培训高级工180人,中级工和初级工的认定达到3250人;招引大学生2860人,大学生补贴发放135人次,金额375.6万元。

    强化能力培养。积极开展职工十大技术创新竞赛,成功举办“赢在鼓楼”系列劳动竞赛,开展了重点工程、机械操作手、医师技能、金融行业“金手指”等16个项目比赛,400余名产业工人参加竞赛,共评选“鼓楼区技能竞赛技术标兵”60余名。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业创新,先后组织胡志强劳模工作室、周保福劳模工作室等单位积极参加徐州市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助力职工“五小”,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以企业、车间、班组为阵地,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抓住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发动职工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推荐申报节能减排创新项目4个,征集各类“金点子”60余条。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开展书香企业创建活动,参与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优秀读书组织”、“十佳阅读职工”申报工作,积极发挥优秀读书组织在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的中坚力量,不断推进“职工书屋”建设,通过组织带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讲阅读理念和经验,提升“职工书屋”服务职工学习的影响力,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学习阅读,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激发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学习成才的内在动力。

    “鼓”乐齐鸣:汇聚权益保障合力

     

    深化工会劳动保护。将劳动保护工作纳入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总体目标,通过“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发放《徐州市安全生产条例》800余份,组织安全生产工作培训会2次,组织参与辖区内重点建筑工地排查、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等联合行动,推动了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组织各成员单位参与夏季“三送”活动,督促企业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深入生产一线,给高温下坚持作业、坚守岗位的一线产业工人送上清凉和关爱。

    组织产业工人维权督查。积极组织开展各部门联动的产业工人维权督查,重点检查劳动合同签订、集体协商活动组织、职代会制度落实、企业规章制度制定与执行、职工工资和福利的发放等,督促企业依法履行义务,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驾护航,先后深入16家企业开展了职工维权督查活动。

    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企业劳动用工监督评估专项服务行动,通过企业风险点自评、工会监督评估、专业团队巡回监督评估,确定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等级,降低企业用工风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经营者的依法用工意识、工会的维权监督意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

    开展劳动法制宣传。提升基层产业工人的法律素养和劳动争议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开展“与法治同行·为劳动护航”五一劳动法治宣传服务月活动,发放法律宣传书籍1000册、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000余份、维权宣传物品500余份,增强产业工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积极落实就业扶持、小额贷款等各项惠民政策,让好的政策惠及急需的群体;强化政策引导、公共服务,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更加充分、结构更趋合理;落实富民创业贷款政策,为创业者提供贷款贴息后续服务,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坚持推进“双线”服务,依托智慧鼓楼和英才网等网络平台,搭建“互联网+招聘”平台,助力招聘企业和劳动者足不出户完成精准匹配。今年举办13场大型招聘活动,共955家企业参会,提供9985个岗位,共有10142位求职者登记求职,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478人。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就业人数725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780人,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385人,创业培训128人。支持成功创业2415人,创业带动就业8450人,支持大学生创业288人。成功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304笔,发放金额4746万;发放创业带动就业、创业租房补贴等12项补贴共132.58万元。

    鼓”奏新章:打造产改特色品牌

     

    构建集体协商健全薪酬激励新气象。以“协商促发展、建功十四五”为主题,在全区部署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推动产改试点单位全面推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进一步巩固提高集体协商建制率,增强集体协商质效,推进协商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建设。成功举办“鼓楼区2021年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暨健全薪酬激励机制推进会”,为推动形成企业保障职工权益、职工关心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为促进劳资双方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深入推进集体协商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的新作为提供了方向。

    创新“工会+”多元化劳动纠纷调解新模式。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方针,将调解室打造成职工维权好帮手,法院、人社和司法局工作好助手,工会履职好抓手。在发挥产改联席会议优势基础上,召开深化劳动争议“四方联动调解机制”联席会,探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调机制,打造劳动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新模式,构建劳动争议事前有预警、事中有协商、事后可追溯的争议化解体系,做到全程有法依、维权全覆盖,全面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2020年,率先在区人社设立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共接收调解案件167起,调解成功132起,调解成功率达79.1%,帮助追回金额290万余元。2021年联合区法院、区司法局,率先在全市构建“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调解机制,统筹“工会+法院+人社+司法”劳动争议化解力量,四方联动推动率先实现劳动调解全覆盖。

    打造“园区跨企产业工人培训中心”新平台。在产业园区建立“园区跨企产业工人培训中心”,探索构建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培训相结合、固定培训与灵活培训相补充、导师授课与技能交流竞赛相促进、职业技能认定与学分制探索互保障的技能培训体系,打造兴趣沙龙、技能交流俱乐部、职工“午茶”会等,委派产改指导员为产业工人提供素质规划、政策咨询、业务指导、成果转化等服务。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